2024年3月15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科丰校区召开了“北京市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研讨会”。来自北京市各区的中学音乐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音乐学院的部分学生二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行动方案》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的工作要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理念,北京市开展了“新时代美育改革研究”项目,以提高教师课程、学科和教学素养,促进学校美育品质的不断提升。本次活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新时期中学欣赏教学的新思路,以解决中学音乐欣赏课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的问题,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小学音乐教研室主任、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梁洪来老师主持本次研讨会,并以工作坊的形式展示了一个大单元教学的课例。
本次研讨会的工作坊分前后两个课时,以中外两首民歌导入,充分运用已学习过的音乐知识、技能、方法,对中外作曲家为本民族五声调式音乐进行二度创作时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进而体验和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方法和意图,并引发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思考。
本次课程教学对象设定为初三年级。由于参与工作坊模拟教学的是不确定来源的音乐教师和学生,所以在上课前,梁老师向大家解释了本课教学起点,并做了简单介绍。
第一课时,以对我国白族民歌《麻雀调》进行模唱开始,边听边运用已学过的本领进行音乐音响本体分析与判断。
在学生对曲调有基本印象的前提下,通过看谱跟唱、分组接唱、个人接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曲调的熟悉程度。
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新授为五声调式旋律配二声部的第一种方法。
《麻雀调》的学习为后续学生欣赏电影《阿诗玛》主题歌《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和分析作曲家创作灵感来源奠定了基础。
及时总结本课新授内容,强化学生记忆。
第二课时,用与上节课相同的方法和套路,引导学生聆听、感知、熟悉匈牙利民歌《飞吧,孔雀》的曲调。
在对曲调基本熟悉的基础上,换方法(看谱接龙唱、表演唱)深化旋律感知和记忆,为后面的欣赏和分析做准备。
通过五度模仿演唱,为后续对第二声部创作方法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聆听、判断、模唱、伴随音乐指挥等一系列音乐实践,把隐藏在乐谱和音响中的西方音乐创作“秘密”逐步揭示给学生。
新授内容为五声调式旋律配二声部的第二种方法。
学以致用,尝试用这种方法为我国五声调式民歌《落水天》配二声部。
听赏同一曲调的童声、男声和混声合唱等三个版本录音,体验不同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表现效果。
进一步学习柯达伊创作的交响作品《孔雀变奏曲》,深化对交响乐队不同声部相关知识的运用,强化对主题记忆的准确性与持久性,促进对主题变化感知的敏锐性,丰富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进一步学习总谱知识,促进学生用指挥的眼光看待总谱,加强对之前所学交响乐队分组知识的实践,进一步强化对本曲“孔雀”主题变化的感知与记忆,促进学生对变奏曲体裁的深入理解。
及时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学习重点,加强新知与已有知识系统的联结与内化,为后续学习提供保障。
工作坊后,梁老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了说明,并为各区教研室提出了工作要求,希望大家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素材、内容、方法、途径、手段展开讨论,探索音乐欣赏课新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本体的感知、记忆、想象、表现、创作和综合思维能力。
本次研讨会是根据北京市“新时代美育改革研究”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进行的音乐课程改革实践研究,旨在探索符合新时代中学生美育素养提升需要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
研讨会的工作坊充分体现了“接续式教学”的基本原则,所有的课从复习开始,采用“学练用”的教学模式,同时强调每节课要在复习中结束,以及时总结新授内容,并促进新授内容的迁移和运用。与会师生在工作坊中能够明确看到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提倡的“把生歌变熟歌——用熟歌学本领——拿本领驾驭生歌”教学原则和“把隐性的变成显性的,把显性的变成可操作的“教学策略的运用。
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希望把我们对国外先进教学思想、理念、策略、方法和手段的学习与研究真正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促进教师们教学思想和能力的变化,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美育发展和作为国家未来公民的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要求。
点击下载课件:../../../../../Uploads/ueditor/file/20240317/65f6f0fdb9064
研讨会录像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w15CgZfeaSc16J2Ad4Zow?pwd=0000